关于破解“古籍”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瓶颈制约的建议
日期:2023-11-24  发布人:王莉燕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古籍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留存了浩如烟海的古籍,但目前大量古籍尘封在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等着慢慢破损,最终从“古籍”变成“古董”。经过普查摸底,我国各地古籍藏量总数达5000余万册(件),共计20余万种,古籍收藏单位达到2861家。但是如今,由于技术、环境、人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古籍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诸多瓶颈制约:

一、价格昂贵不利于传播。古籍类图书主要承担文化传承的功能,古籍的整理、出版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成本比普通类书籍要高很多,但是市场的销售量却远低于普通图书,这一原因造成了古籍定价高、印刷少。

二、专业人才缺乏不利于修复。一方面,古籍修复技术方面的人才匮乏,且现有人员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导致如今的古籍修复人才后继乏力;另一方面,古籍出版专业人员中,由于古籍出版周期长、专业性强、收入普遍不高,造成许多年轻人耐不住寂寞,逐步转向其他岗位。如:山东省图书馆现有古籍75万册,其中30万册古籍需装订,40万册需修复,15万册包括2万册馆藏珍品需重点修复,而古籍修复人员却只有8人。

三、管理不到位易于损坏。一些保存古籍的场所条件达不到相关规定标准,甚至被存放在阴暗潮湿的储物间,很容易滋生虫子、损毁古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籍纸张颜色变暗,出现斑点,最终损毁。如:巴蜀地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区,虫蛀等问题较为突出,古籍保护方面人力、财力、技术力量较为滞后,许多古籍出现虫蛀、脆化和霉蚀,据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了解,四川省的破损古籍可能占全省古籍的三分之一以上。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古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工作,很多古籍需要及时点校整理,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古籍往往难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整理。有数据显示,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我国先后评选并公布了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一万多部。但不少地方的省珍贵古籍保护工作已长时间断档,继5至10年前推出第一批省珍贵古籍后,至今未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据统计,目前仅江苏、上海、河南、山东、浙江等少数省市连续推进相关工作。

古籍管理存在的问题,探其原因主要有:

一、古籍存储量大、分布较散。据了解,全国古籍分布达30个省份、2861家单位,其中各地大学约占22.19%,各省市图书馆约占60.86、各省市博物馆约占13.07%,其余3.88%则存储在其他地方,如寺庙、私人收藏等。按照政府统一要求,部分地区建立了线上古籍数据库,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机构数据库的建设标准不同,很难形成联通网络。

二、数字化程度不高。许多学术研究需要查看大量古籍进行考证,但是对普通公众来说,却缺少查看机会。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线上分类阅读研究无疑是最便捷的一种途径。但是,现如今古籍数据库所收录的古籍,并不能满足学术研究需要,据统计,全国大约有40万个版本的古籍没有实现数字化。

三、专业人才培养不够重视。目前,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发布,2015年增补)》中,尚无“古籍保护”这个独立的学科。

四、日常管理不够精细。许多古籍收藏单位管理过于死板,将古籍束之高阁,缺少对古籍的修复。一方面,许多的古籍由于长久不用,又缺乏日常管理,导致出现虫蛀、脆化和霉蚀等现象,甚至粘连严重变成“书砖”;另一方面,一些图书馆、博物馆的古籍既不公开借阅,也不整理出版,成了摸不到、看不着、读不懂的“死书”。

为此、建议:

一、加强数字化手段保存、传播古籍。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发展,数字化方式是古籍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数字化能更好地通过记录、收集、整理等方式保存古籍信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使得古籍能够通过更为安全的方式保存下来,同时数字化手段亦可以将此类书籍的价格降下来。

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地区古籍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特别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应积极组织财力、人力、物力全方位结对帮扶。同时应鼓励社会公众以捐赠、资助、依法设立基金会等形式参与古籍保护传承。

三、通过“定制式人才培养”补充后备力量。聚焦古籍管理类人才的传承与培养,不断培养高层次人才与专业化人才。古籍行业不仅仅是技术传承的问题,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所以应依托高校的科研与教育优势,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性的高级古籍人才。同时,学校、博物馆等应加强联动,按需培育人才,使古籍类人才能源源不断,从而带动古籍管理行业的发展。

四、打破部门界限,加强资源共享。一是古籍收藏单位定期公开展览珍贵古籍;二是建立贯通性的古籍数据库,提供电子版供公众阅读;三是将价值大的古籍通过纸质影印版或点校版公开出版供公众购买。


来源:东台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