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时光剪影】7月4日
日期:2025-07-05 发布人:王莉燕
1945年7月4日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谈话,其中关于政权兴亡“历史周期率”的谈话,成为党史上著名的延安“窑洞对”。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在全国各界人士中产生了极大影响。1945年7月,重庆国民参政会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等参政员访问延安。
7月4日,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到他住的窑洞里做客。毛泽东介绍了中共整风的情况,并诚恳地征求其对延安的意见和建议。
黄炎培谈了延安考察的感想后,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毛泽东明确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接着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黄炎培与毛泽东这次谈话,给后人很多启迪。 “窑洞对”成为统一战线历史上的佳话。
来源:统战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