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秀洲区:“四色工笔”绘就城乡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日期:2024-02-06  发布人:王莉燕 

    发挥体制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强区;发挥人文优势,重塑民间信仰文化内涵,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打造文化强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各民族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数十载间,嘉兴秀洲让统一战线成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动脉”和“毛细血管”,让大团结大联合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彰显。

    让我们跟随秀洲统一战线这只工笔,看看他们如何用蓝(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绿(助力人文环境优化)、红(促进民族团结融合)、金(赋能乡贤共富振兴)四色,精心描绘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处变化、每一点进步、每一步跨越。

光伏“蓝”海洋:

一块“玻璃”到一个“千亿产业集群”的跨越发展

    走进位于嘉兴国家高新区的秀洲区总商会企业——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条流水线火力全开,几只“巨型”机械臂闪转腾挪间有序地进行抓取工作。偌大生产车间里,零星几个身穿工装的管理人员正对着机器输入数据,各类加工设备便自动运行。


    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持续优化全区主导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光伏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扩大光伏新能源业“朋友圈”,逐渐完善“电池片+光伏玻璃+配套产品+组件+储能+智能制造”的光伏全产业链,朝着“千亿产业集群”稳步迈进。
    “我们和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都是‘邻居’,如果遇到了技术问题,直接‘串门’就能面对面沟通,不仅节省了物流成本,还减少了损耗。”嘉兴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公司需要的一些主要辅材,就在光伏小镇周边,可以实现整个产业的上下游配套。


    光伏产业是秀洲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通过超前战略谋划、强化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等途径,目前嘉兴市秀洲区集聚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光伏新能源相关企业。2023年1-11月全区光伏产业实现产值366.3亿元、增长32.8%、占规上工业比重33.4%,成为支撑全区工业的最重要力量。

运河上的人文“绿”:
一艘“江南网船”到一场“水上盛会”的时代变迁

    莲泗荡边,网船汇聚,次第相接;岸上四方来客,熙来攘往;船帆迎风招展,盛装的渔民敲锣打鼓……“每年清明时节,在这里能看到原生态的‘水上庙会’。不过纵观这20年的中国江南网船会活动,不难发现,原生态的网船会在继承和发展中融入了许多文化旅游元素。”秀洲区王江泾镇村民顾关荣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王江泾人,每一年的网船会他都会参加。


    江南网船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是江浙沪一带渔民自发组织的原生态民俗祭祀活动。2009年开始,这场 “水上盛会”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大型民俗活动,称为“中国江南网船会”。2011年,网船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浙江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第一张登记编号证书在莲泗荡刘王庙首发。2016年4月,莲泗荡刘王庙又迎来浙江省首个民间信仰文化研究基地落户。


    将踏白船比赛与地方文旅深度结合,在比赛之时,还有狮舞、打莲湘、大纛旗、抬轿等民间民俗表演,丰富了游客体验;将网船会活动与省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省级美丽城镇争创相结合,做好非遗民俗保护修复、特色民间信仰文化挖掘、系列项目设计引领等,成功打造了“运河之韵”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共同构建区域文旅品牌。

民族团结石榴“红”:
一根“白色纱线”到一件“致富毛衫”的织密相融

    整理货物、洽谈业务、打包发货……现在正是羊毛衫的热销季,来自嘉兴高缘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朝兵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曾诞生了无数财富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角便是壮族青年张朝兵。
19年前,张朝兵为了改变家乡贫困,改善家庭状况,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一路闯荡,不远千里来到秀洲区洪合镇。“我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着谋个生计。”张朝兵说。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作坊里做套口工,每月600元。虽然收入不错,但看着一家家作坊式企业“冒”出来,张朝兵决定闯一闯。从2006年的3名员工,到2008年近20人,再到2010年以后的继续扩张,他赚取了“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张朝兵,带着家人拼命干,铺开了人生的创业之路。2019年,他成立了嘉兴市高缘兰服饰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员工100余员工,其经营产品主打中高端时尚针织衫,开启“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年产量达200万件,远销海内外。


    秀洲区洪合镇毛衫产业蓬勃发展,依托“中国毛衫名镇”金字招牌,助力各民族同胞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人像张朝兵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致富路。过去20年间,该镇先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居民”,其中约有2.04万名来自土家族、壮族、苗族等民族的同胞。他们在这里交往交融、发家致富,也为这里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乡贤润乡“金”钥匙:
一幅“农民画”到一股“文化新风”的乡土传承

    文化资源日益丰富、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孝老爱亲蔚然成风、身边好人不断涌现……走进秀洲区乡村,一股股文化新风扑面而来,乡村振兴生机勃勃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乡贤缪惠新是嘉兴市秀洲区农民画作者群体中的领军人物,成立了“缪惠新现代民间绘画”工作室,担任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文艺村长”。在他的影响和推广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农民画创作中来。他把艺术的种子播撒进村民们的心田,用绘画“点亮”家乡。
    除创作农民画、传承农民画外,他还为乡贤回乡、建设家乡而奔走呼号。他积极进行乡贤人物材料的整理,将一批本地作家、画家等进行了分类统计管理,一批优秀乡贤因他得到发掘和动员,一批典型的文化作品因他得到重视和保护。“油车港镇乡贤工作的优势在于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文化串联起来。”缪惠新说道。


    乡贤文化滋养着乡村、润泽着乡风,让纯正的“乡土味道”得以保留和传承。20年来,嘉兴市秀洲区通过“乡贤+”的模式,强化组织建设、阵地建设,不断凝聚乡贤力量,让乡贤各展才华、创新出彩,让乡村承载更多乡愁、更浓乡情,让村民成为文化振兴的受益者和文化传承的参与者,齐心共创具有秀洲鲜明辨识度和强大内生力的乡村文化。(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委统战部  供稿)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公众号